收藏宝剑只是 沈广隆提供
沈广隆 / 2013-09-17
对于中国古兵器的收藏,由建国以后的历史大约开始于7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藏家源自欧美以及韩国~日本~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而大陆藏家开始有目的和规模的收藏则开始较晚,约开始于90年代晚期~即1997年左右。
至2007年,中国大陆的古兵器收藏已经历时十年。十年之间,中国古兵器的收藏人群由最初的几人上升到今天的千余人,可谓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最为弱小的群体,然而,就是这区区千人的先行之举,为中国古代最为灿烂的文化~古兵器文化保留下了珍贵的火种,而古兵器的收藏价格也在此十年之间,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高速度~大幅度的提升。
以下具体范例来说明于印证古兵器价格的十年抬升概况:
一:最为常见的“二十九军大刀”~~!!
所谓抗战时期的29军大刀,就当时部队实际装备的大刀款式应是多种,国军装备当时很繁杂,大刀的来源有:定制~民间收集~战场缴获~临时的民间制造等等,单就部队定制也不是自始至终完全一致,受各种因素制约。
我们通常所讲的29军大刀,一般是指:前锐后斜的砍刀姿态~刀身常见开双槽~双卷耳机制黄铜护手~长柄后带圆环~牛皮刀鞘附背带。
这种刀在1997年全品的收藏价格在100元人民币左右,至2007年全品的收藏价格飚升至5000元以上,如有带相关铭文者价格更高~! 升值在50倍以上~!!!!!!!
二:清晚期砍刀
此类砍刀造型多样,以 刀姿凌厉~锻造精良~工艺规范~适当铭文与雕刻装饰~保存状态优异者 ~~为上品! 1997年此类砍刀收藏价格一般在300~500之间,目前,价格已经升值至万元以上,以笔者经历之一刀可做出如下价格走势大致判断,图中所展示砍刀2004年成交价格即以为一万元人民币,目前藏于国内某知名玩家手中。
该刀的制作极其规范,血槽开制规矩大气,锻造精良远超过日刀,锯齿背~雁翅刀头转台保留完好,通体刃部无一丝缺憾。铭文:马到成功。
中国古兵器收藏应以兴趣为出发点~~通盘整合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藏品的不断增值为动力~~以藏有所成为最终目的来计划实施~!
收藏的思路与方法大致如下:
一:精品收藏。适用于兴趣广泛且经济实力雄厚者。
二:大专题收藏。适用于兴趣单一突出,希望藏有所成且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者。例如:刀 ;剑;杂兵器;长杆兵器等大分类收藏。
三:小专题收藏。适用于兴趣个性化,希望在细分领域藏有所成且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者。如在刀或剑这些领域在行细分领域的收藏。
四:随机收藏。由于较大受到资金的制约,只能随机会购买和收藏。
五:全方位收藏。适用于资金实力雄厚者,这种统吃的做法,可以很好的系统全面的收藏并进行研究。
这个课题很大,似乎不可以一言以蔽之,但毕竟还是有捷径可寻。之所以很多人即使在兴趣浓厚并加之很大付出而多年不能提高的原因在于:
一: 不能正确的进行审美与择优(选择)~~!“比较”的能力差,对细节忽视。也就是在“赏”的方面存在欠缺~!!
二:没有古玩杂项的基础知识为积淀,对于新老判断始终难以过关~! 也就是在“鉴”的方面个人总留有致命伤~!!
三:相关中国古兵器的文献以及资料收集和掌握的严重不足~! 也就是难以从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化信息中吸取养分~!!
四:对于中国古兵器实物的上手数量过于弱小和贫乏~! 实践是专业提升的关键因素,缺少实践与实战经验,纸上的来终觉浅~!!
五:即使古兵器实物上手数量不少,但是观察与研究的不够充分和深入,或是思路和方法跑偏,如此便难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六:天生的审美缺陷与畸形认识~! 由于对专业美学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加之个性因素制约,对审美不能准确切入~!!
七:对古兵器中精品的概念模糊不清并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
八:交友圈子过于狭小和单一,常年并多年为某种氛围所笼罩,大范围缺乏与人的沟通,作为收藏一定要广交朋友,走遍天下~!!
九:在专业方面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影响,很轻易的接受早期的认识并难以改变初衷,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和思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