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友旅游记--我背沈广隆去旅游2
沈广隆剑铺---感悟剑道,品味人生 / 2013-09-04
天桥底下本来是停车场,好让游人下车就能直奔牌坊,但事实上变成了十里河另一处比较有人气的“市场”——汪星人与喵星人的集散地。桥底下一般是一排车往那一停,前面放一排架子,然后大狗趴车顶小狗睡在架子上,零星几只小猫就只能躲在笼子里或者后备箱里了。当然说躲也未必对,因为喵星人们显然适应了混迹于汪星人的生活,该睡睡该爬爬;汪星人们也是一样,对喵星人一点都没有“非我族类”的觉悟。我是不懂猫狗,能认出的也就是哈士奇萨摩耶之类,猫是一个也不认识。说实话,我虽然喜欢这些萌货,但站在它们之中还真是不太适应,总在想它们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被卖出去的吗?小猫小狗们也许不知道,但那些不知送走了多少儿女的大家伙们恐怕却很清楚这一点。
过了乱糟糟的桥底就是“天骄”的牌坊了,旁边不远处有几座楼,基本都是卖家具的和卖古玩的,我也没打算去。刀友们习惯叫这里“天桥”,恐怕这个能够明确表明市场所处方位的名字才是这里的本名。门口卖冷饮的一瓶五块,比市场价贵了两块钱,已经预示了里面东西的价位了。作为“花鸟鱼虫市场”,进门一条大路算是最好的地段,两边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是卖鱼的,当然这里的鱼是观赏鱼。之前虽然知道观赏鱼往往不便宜,但一直以为只是那些上新闻的稀有品种而已,可到这里一看是条鱼就好大身价;身价不菲也就罢了,还波动剧烈,进门就听见俩大爷聊天,说是一条鱼买时三千涨到五千了,三五千的鱼都这样,那些以万计数的又该如何?
路尽头是一座“武圣亭”,关二爷端坐其中,一如既往地读着《春秋》。其实说“路尽头”也不对,这亭子应该算是路当间,只是亭子后面的路被卖花花草草的摊子占全了,然后路边卖鱼食水箱的店也把商品摆到路上来,结果亭子后面的路就只能存在于推测中了。卖花草的摊子大约有小半条路,也就十几家,想到去年在官园买绿植时摊子也不多,可以确信,帝都的花鸟市场规模都不会很大,远不如二三线城市甚至自家小县城,不知道是不是迫于地价的压力。
主路走到头就丧失方向感了,摊位之间虽然相连,但只有进门路两旁和市场东、北两条直线之间保持整齐,整个南半边市场一个弧线切下来,完全处在放羊状态,说好听点叫、星罗棋布,说白了就是见缝插针。对于我这种喜欢四四方方的市场以便于规划好一条线逛全程的人来说,这种不管怎么走都会要么重复经过某处、要么就得略过某处的布局实在是一种折磨。好在这半边市场全是核桃、手串和腰带之类的日用品,反正我也没多少兴趣,大致逛一下就行,有遗漏就遗漏吧。
真正有兴趣的地方在东边,几条胡同规划出几个专区,而我觊觎已久的就是“字画风筝区”,因为久闻其名的録鸣堂就坐落其中;当然我看见字画区长舒一口气的原因也在于,从这向北终于又回归横平竖直的规划了。字画风筝区当然以各种文房为主,夹杂着几家渔具店,胡同最深处则是风筝们的舞台。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周围店铺真受了録鸣堂影响,文房店里老能看到龙泉青瓷,目前来看还是我想多了的可能性大些。东边其他几排胡同卖的是石头、青铜、木器之类。
回过头来说録鸣堂,某几位刀友据说有空就往燕莎、大钟寺和十里河跑,所冲的无非是正武堂、沈广隆、龙泉老号和録鸣堂,其中以録鸣堂去的最多,可惜每次自己都不是没上网不知道就是有事去不了,这回又是“盲人骑瞎马”,闷着头就过去了。字画区里的店面都不大,唯独録鸣堂占了两间,三面墙壁上摆满了刀剑,冲门还斜放了一座双面多层剑架,靠门的墙上摆了几套青瓷。西墙和剑架上的刀剑大多是汉剑和清剑、清刀样式,都是最常见的装具,看不出是哪家产的:有几把汉剑缠绳的方式倒类似东正的习惯,但是档次上好像离东正有些距离,回来后才听刀友说那里有东正03款的孤品饕餮纹铁装汉剑,显然老板平时不把好东西摆出来;清刀的缠绳倒是最传统的技法,看得出来比那些武术刀剑用心;西北角有把清剑包了蓝绿色的珍珠鱼皮,一下子表现出了它和外面常见的太极剑质的不同,下面并排几个枪头、镗头之类,不太方便上手。北墙虽然也是摆满一墙,却在中间空了很大一块,单放了一把皮鞘的青铜剑,那鞘的质感让我想起蒙古酒囊;剑架下面的实木礼盒上有个大大的“剑村”logo,看来这面墙都是最近风头正劲的剑村出品了;围绕这把青铜剑摆放的应该都是剑村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提供的道具,有把剑的凤首剑首好像是在《赤壁》还是什么片子里用过,我虽然没注意看电影但见过文物原型的照片。东墙和西墙差不多,东北角有把断剑,我之前是见过它的原型的,比这把要精致好多,可惜忘了是在哪家看到的了,否则也许能判断下东墙这些刀剑的出处;东南角有几把漆鞘汉剑,都是红黑色纹路,不过看起来像是烤漆不是大漆或者腰果漆。考虑到是第一次去,自己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下形制和装具,没上手观察下条子的材质和纹路,等以后有机会和刀友一起去时再弥补这个遗憾吧。
字画区北面隔一个胡同有家冷饮店,往西就能看见据说相当有名的“四九城小吃”,往北没几步就到市场最北面了。市场北面的两排摊子主要是卖石头,也有葫芦手串之类,都用玻璃罩罩起来。东西和潘家园区别不大,或者说唯一的区别就在价格上,总之要买东西的话使劲砍价就对了。这两排摊子和南面半边市场之间是几排很短的胡同,毕竟在主路、四九城小吃和南北的摊子中间夹着,没多大地方。每排就几家店,也是一排一个主题,无非是竹木制品之类,比较吸引我的是一家卖扇子的,虽然近几年是不太可能买这个了;其中有个胡同里震耳欲聋,因为这里是专门卖蝈蝈的,有了这个区域“花鸟鱼虫市场”才算名副其实。
平心而论,十里河规模不如潘家园大,东西不如潘家园多,当然在外面的名声也不如潘家园,但久居帝都者不论是盘核桃玩手串的还是买家具选礼品的都更喜欢去十里河而不是潘家园。个人想来,恐怕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十里河规划虽然乱点但是生意不杂,摊主店主们都有点“专精”的意思;其次,这种专门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价钱可以虚高但东西不好浮夸,不会出现拿工艺品当古董的情况,因为人人都知道这里卖的就是工艺品,来这里是买东西的不是捡漏的;同样,游客既然绝了发横财的念头,不贪心不上当,市场环境便会随之得到净化,卖家也会老实很多,漫天要价容易,以假充真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