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市沈广隆剑铺    电话:18705885377       注册本站享受9.5折优惠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龙泉沈广隆剑铺官方销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柄龙泉剑,换青帮三船丝

浏览历史

一柄龙泉剑,换青帮三船丝
腾讯·大浙网 / 2014-08-19

 

一柄龙泉剑,换青帮三船丝

 

[摘要]“父亲给青帮老大黄金荣铸过宝剑,他回赠三船丝绸。”

 

(本文图片、资料由浙江省档案馆提供)

 

    沈新培,浙江龙泉人。中华老字号沈广隆剑铺第四代掌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2500年历史的龙泉剑锻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一个细雨纷飞的午后,他向来访的记者讲述了关于龙泉剑的峥嵘往事——

 

剑,生于龙泉

 

 

沈广隆剑铺第二代掌门人沈焕周(中)在评剑。

 

“铸剑,始于我的曾祖父。起初,铸剑和打铁本是一门功夫,没有良好的打铁基础,铸造不出一把好剑。在他的影响下,我的祖父在松阳开起了铁匠铺子。”

“有一天,一位道士来到我祖父家,讨茶水喝。他看出我祖父是个铸剑人,便想问他讨教一两样看看。我祖父呈上了他铸的刀和剑,道士当下就舞弄起来,轻轻一挥,门口2寸口径的毛竹应声被斩断。”

 

“道士看出我祖父是位了不得的铸剑师,便为他卜了一卦,随后建议他到龙泉去。我祖父按照道士的指引,来到了龙泉西街一带,开了铺子,打铁铸剑。在乡绅的资助下,生意渐渐上了轨道。当时,传统的铸剑用的是毛铁夹钢,我祖父为了参加县里的大赛,特地用全钢铸造了一把宝剑,锋利又漂亮,能轻松斩断三枚铜板,夺得了第一名。知县赠予他‘沈广隆剑铺’的墨宝,祖父的名气便传开来了。”

大赛夺冠图

沈焕周传艺其子沈新培(左一)。

 

一把宝剑,换回黄金荣三船丝绸 

热锻

磨剑

铲剑

赏剑

 

“后来,祖父信了道,去做了道士。铸剑的行当就传到父亲(沈焕周)手里。40年代初,南京举行国术比赛,父亲的剑再次夺得了冠军,名声传到全国。当时,一把普通人家铸的一柄剑卖1块大洋,我父亲的要卖2块。”

“冯玉祥的下属听闻了龙泉出宝剑,专程来找父亲,为冯玉祥打了10多柄宝剑,每柄价值110块大洋。单单这一笔交易,就足够买下大半段新华街的地产了。至今,还有四川的藏家藏有这批宝剑之一,叫价160万一柄。”

“抗战期间,白崇禧来到龙泉视察,特别推崇龙泉宝剑,称要拿此剑杀敌寇,报效国家。”

 

“我父亲还给青帮老大黄金荣铸过宝剑。我父亲铸好剑后,送到上海去,不想在旅社里遭遇了盗贼,宝剑和行李都没了。黄金荣得知后,丝毫不生气,反倒好生安顿了我父亲。隔日,行李和宝剑就有人完璧归赵,可见黄金荣的能耐。临别时,黄金荣送给父亲三船货物作为谢礼,都是丝绸、纺织品,价格高昂。”

 

走向全运会的乾坤剑

2004年,沈新培向金庸先生介绍宝剑

 

“我13岁那年开始随父亲学习铸剑。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了不起的艺术,只是为了换取一个月44斤的口粮。在父亲的基础上,我改进了剑坯淬水的工具,又设计了新的扳手,大大提高了铸剑的效率。”

 

“到了90年代,沈广隆的乾坤剑成为了国内武术比赛的规定器材,频繁在全运会上亮相。无论是比赛里还是实战中,乾坤剑都是一流的,造型也非常美观,可谓我终身的骄傲。”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量身定制 人剑合一 打造我的沈广隆